虽说进入数九寒天之后,鱼群所在位置会转移到较深的区域,从钓法的角度来看,长竿短线钓法其实更适合这个阶段。因为端着长竿下钩,不但可以做到精准,而且可以多窝走钓,再加上动态的逗钓,收获往往会好一些。气温越低,越是不应该死守一个窝点,死等鱼来咬钩。如果在比较窄的小水面钓鲫鱼,台钓依然可用,台钓相对来说比较“精细”一些,更加注重细节。关于子线的长短选择,在冬钓中就是比较有争议的话题。
一、适口性更好,异物感更低
冬钓鲫鱼,子线自然需要精挑细选,要考虑到强度更需要注重异物感。甚至不止在冬季,在任何季节钓鲫鱼都会比较注重子线的选择问题。冬季鱼开口幅度比较小,所以一定是选择比较细的子线,搭配比较小而且轻的鱼钩,这样才不会出现窝点有鱼但是不咬钩的情况。子线的长短不同,柔软程度会有一定区别。相同号数的子线,较长时会更加柔软,异物感会更低一些。从这个角度来看,稍长的子线自然会更适合冬钓。
还需要考虑到钓轻口鱼的调漂,至少一个钩饵完全躺底,子线稍稍松弛,这样才能确保钩饵比较好入口。较长的子线稍稍弯曲,异物感自然会更低一些。其实还有一个因素,台钓在冬钓鲫鱼时调漂不可能是铅坠躺底的状态,那铅坠只能悬浮在半水。如果子线比较短,铅坠距离水底会比较近,这可能会造成鱼不太敢咬钩。如果使用较长的子线,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二、实口更多
较长的子线,其实对于传递信号来说是不利的,会自动过滤一些较小的动作,但是这个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变成了优点。在小鱼不多的季节,不管是鱼口轻、鱼口滑还是鱼口乱,都可以使用较长的子线,过滤一些虚假的信号。这就导致,虽然传递出来的信号可能更加轻微,但是几乎都是实口,漂相仅仅只有半目甚至只有一黑格,往往提竿也能中鱼。较短的子线虽然信号传递更加及时,但是传递出来的小信号时,鱼钩未必在鱼的口中,所以中鱼率可能并不高。
三、有一定动态效果
长子线还有一定的动态效果,虽然这种动态比不上传统钓的逗钓,但是对于台钓来说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我们都知道提铅钓法,在民间也叫蚂蚁上树钓法,是通过改变铅坠距离鱼钩的距离,来改变钓组入水之后的运动轨迹,从而实现动态诱鱼效果的。简单来说,钓组入水之后铅坠带着钓组下沉,铅坠到位只有钩饵自由摆动到位,鱼钩到铅坠的距离越远,开始摆动的水层就越浅,摆动的幅度就越大,到位的时间就越长。所以较长的子线,在到位之前会有类似的摆动效果,对于鱼情较差的冬季来说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最后还有一点,冬钓鲫鱼时,子线越细异物感就越低,所以子线的使用是越细越好。较长的子线延展长度更大,碰上体型较大鲫鱼时更不容易断线,这也是长子线的另外一个特点。总之,钓鲫鱼多是使用短子线,长子线的使用只适合气温低杂鱼少的阶段,否则因为饵料摆动的缘故,会更加吸引小鱼,饵料根本无法到位。
免责声明:
①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整理。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所属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集整理出于非商业性的分享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作为临时的测试数据,供内部测试之用。本站并未授权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主动获取本站任何信息。如果内容是被禁止转载的,请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并且会在网站公告道歉。
②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临时测试数据将在测试完成后最终做删除处理。测试期间如涉及到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邮件(5937331@qq.com)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