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泡识鱼分析鲫鱼鲤鱼草鱼鱼星的特点

对鱼星的认识问题,可以说是当今钓坛上一大热门话题,或久或近,国内业内媒体都刊有对同一话题的不同观点,皆说明钓友们对鱼星是非常感兴趣的,看着水面鱼直吐泡泡,作为钓鱼人谁会不怦然心动呢?

什么是鱼星?简单地说,鱼星就是鱼在呼吸过程中排出的废气(而往往与废气一同带出的还有淤泥中的沼气或杂粒)。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在生命的运行中时时都在以不同的吸排方式吸进新鲜氧气排出废气,只不过陆地上的动物排出的气体融入空气之中不见踪影,而水中的鱼儿排出的气经水体释放形成有形的泡体而已。不同的鱼种排出的气泡各有差异,现我们针对常钓鱼种的气泡排放和钓法作一简析。

鲤鱼

鲤鱼是典型的底层鱼类,它觅食很特别,常用长而略下勾又很厚韧的唇拱翻淤泥寻找食物,所以人们很形象地称之为“犁地”。因为鲤鱼特别耐低氧,又喜欢在肥沃的水体中生存,故它在呈富营养的水域长势很旺,个体硕壮,群族繁茂。而这类水体又多属淤泥底,年长日久积累腐殖质多,是在静态情况下,只要遇到高温的夏秋季,都会自行释放出沼气泡,对此,我们钓鱼人并不陌生。而当鲤鱼在泥地拱找食物时,势必触动泥中蓄存的沼气体,拱动范围越宽,动作越大,升上水面的气泡就越密集,而且气泡中多半有淤泥中的杂质浮出,初看就像浑水涌现。此时这些气泡中必然混杂着鲤鱼自身排出的废气,我们留意观察,在鲤鱼“吐”出的密集气泡中,总有部分散得较慢,那就是废气经鱼腮过滤后沾上了黏液的缘故(其他鱼种也有类似现象),这也为我们辨别是否是鱼所为提供了依据。有经验的钓者还可以从泡子的大小以及密集程度上来判定吐泡之鱼的个体大小。我的体会是:像玻璃珠大小的泡可在四五斤大小;像核桃大小则能上十斤。判断个体大小还可以从气泡泛出面积来确定,像小筛子似的必是数斤到十余斤大的:而仅有巴掌大小泡子又较小粒时一般是一二斤的个体。当然有时仅有少数气泡(这与泥底薄瘦或气温偏低以及鱼觅食不旺等有关),也能从泡子大小看出鱼的个体如何。

对气泡的辨认也不是一成不变。有些时候鲤鱼并不在泥底拱行,而是底浮游动,即便不觅食也会吐出气泡,那是排出废气的需要,此时表现在水面,我们所观察到的就不会是密集型的堆状泡了,而是数个至多十余个大小不一的气泡。仔细辨看,皆呈现出晶亮且破散慢(未含有泥底的杂质),间隔十数秒后移位又新出,那可认定是鲤鱼所为。在20℃以上气温的正常条件下, 个投下二三百克诱饵的窝子发窝的时间在20~40分钟之间,突出的表现为鲤鱼觅食拱翻的气泡不断涌出,甚至可判断出有几条鱼在窝中找食。而当投了数百克到一二千克的重饵后,发窝时间却会缓慢,许多时候是上午投,其间又补投,方能在下午发窝,有的情况是等发窝时人已收竿回家了。鉴于此,我们投饵要区别对待,如连着钓二三天可投重饵,如钓当天则少投多补,方能不错过引鱼入窝并咬钩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凡有鲤鱼进窝都会吹泡子,特别是浅水区因大鱼很谨慎,入窝无声无息,以至当咬了钩还以为是小鱼所为,往往措手不及,造成跑鱼之误。而在雨季大鲤也会窜到新涨淹没的田野,水浑仅几十厘米深,投饵后有鲤入窝却很少吹泡,投竿钓取即可。至于隆冬至早春这一时期,在南方的好天气或阴而不寒的日子中也会碰到大鲤。有一年腊月的傍晚,我曾在回龙水库一米浅水区用蚯蚓钓到六斤多的鲤,事前毫无吹泡信息;前几年的12月中旬,我在黑善水库1.2米水深处连遇6条大鲤咬钩,断了三次线,后换大线拉上了三条6斤多的大鲤,但从始至终都没见一个泡。

鲫鱼

同鲤鱼一样,鲫鱼也是典型的底层鱼类,适应性和耐低氧性如出一辙,而且在食性上也颇为相似,所不同的是鲤鱼“深居浅出”,踪影难觅,鲫鱼则喜欢在近岸浅水区扎堆嬉戏。鲫鱼吹泡也是极易辨认的,通常都是一二粒或二三粒小泡同时泛上水面,随鱼的游动而移动。在鲫鱼多的水域,特别是大片一二米深的浅滩,在风清气爽的仲春或金秋宁静少风的晨昏时分,离岸稍远些的水面,四处可见到鲫鱼吐泡的情景,甚为壮观。鲫鱼吐泡的过程较为特别,可通过鱼池和鱼缸观察(实钓情况也是如此),它们主要是在找到食物(或拟似食物)时通过触动泥底和吞吐过程中出现泡子,有时也会在寻找食物或游动过程中吐出泡子。鲫鱼吐泡最突出的要数投了诱饵的窝子里寻找食饵的阶段。并且所投诱饵越细散,吐的泡子越快捷越稠密,这就表明鲫鱼已在泥底频繁快速吸食吃饵了。

如同鲤鱼一样,鲫鱼吐的泡子越大说明鱼个体越大,吹出形如米粒的气泡,都是不足两的嫩鲫;吹出黄豆大小气泡,个体也不会超过百克;半斤以上大鲫吐的泡,通常都比花生粒大些。在实际垂钓中,只要发现窝中鲫鱼吐泡,下竿后的咬钩率几乎在八九成以上。发生光吹泡不咬钩现象,多出在老钓点上,是鱼钓滑或入窝鱼量少的显著征象;另一种情况是气象条件差,如闷热,气压低、阳光太强烈等都会使鱼吹泡而不咬,一般这种情形下鱼会离底上浮,改用浮钓常能改善钓况。鲫鱼是否吹泡或吹泡的多寡,也与地形水情有关。我地红舍克水库是个典型的山区平川水库,水面宽敞而水位偏浅,水底普遍偏瘦,我在这里钓鲫,最多一天能钓到上百尾,但这里的鲫鱼很少吹泡,我分析可能是因水底多黄泥,难形成肥沃淤泥层,导致水质偏瘦的缘故吧,这可以从鲫鱼普遍瘦削,烹食骨硬上得出结论。在垂钓鲫鱼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咬钩特紧时,偶然发生窝中脱鱼,常常立马鱼讯全消,此前满窝鱼泡也倾刻烟消云散,任你怎样调整钓法钓饵皆一事无成。这是与鲫鱼易受惊躲避分不开的。当然有的时候通过再补饵过一些时候也能再钓到鱼,但有时却一冷到底了。

草鱼

来得快去得也快是草鱼入窝的显著特征。它们吹的气泡也很好辨认,泡子升到水面时多呈条状,大的二三个,小的四五个,由于它们游动快,等第二次泡子出现时,有时已有一二米或数米距离了。所以用追泡钓的办法是难钓到草鱼的。

好动恐怕是草鱼的天性,它几乎不会在一个水域停下来,要挽留它,只能借助食物饵料了。在垂钓中要发现草鱼踪迹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过细致观察近岸植物发现晃动或不时被截断拖入水下,就是草鱼所为;另一个是通过选点投饵诱来,在大型浅滩钓草鱼效果较佳,原因之一就是草鱼喜欢成群游向浅水区(这里多食物,植物亦茂盛),就是在几十厘米深的水下投饵,也会很快引来草鱼。但草鱼入窝吹泡的情形不多见,在周家寨水库,前年深秋的一天,我在一米余深的水区投下酒糟饵,半个小时不到就发现窝中水色与周边有异,但水面无气泡,心想必定是一群草鱼入窝,即下竿,果然小时内连拉6条草鱼,最大一条有十几斤,可惜在即将遛翻时断线跑了……

在常钓鱼种中,要数草鱼入窝最快。根据我的经验,在夏秋时期,草鱼入窝可最快在10分钟内,如果你按照钓鲤鱼的时间去诱钓草鱼,等你拿竿垂下时,往往草鱼早已吞食而去了。草鱼入窝也有吹泡的,有一年春末,我在听湖边一个过水塘中(与大湖相连)垂钓,水深仅米余,我在草边投了诱饵,不久便发现冒出一串气泡,大小都有,是典型的草鱼泡,可是当气泡不停歇地移动吐出了十几次,仍不见咬钩,我再细辨,发觉气泡很晶亮,明显不是从泥底找食时吐出的,而是离底游动中鱼直接吐出的。我立马再向窝中补投了一把酒米,果然很快奏效,泡子消失了。我专注观漂,很快漂子被斜斜缓慢向水中拉入,等到快平水时我大力扬竿,一条近7斤的大草鱼被擒。

鱼窝里不断泛出鱼星是件很惬意的事,正如钓谚“鱼星冒,鱼儿到”,我们何不赶快挂上佳饵垂钓呢!

免责声明:

①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信息均来自网络整理。其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的所属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收集整理出于非商业性的分享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作为临时的测试数据,供内部测试之用。本站并未授权任何人以任何方式主动获取本站任何信息。如果内容是被禁止转载的,请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并且会在网站公告道歉。

② 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临时测试数据将在测试完成后最终做删除处理。测试期间如涉及到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邮件(5937331@qq.com)联系处理。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24日 下午3:46
下一篇 2022年11月24日 下午3:46

相关推荐

  • 路亚窗口期的判断与选择

    手先我们要说说窗口期,所谓窗口期就是说路亚的对象鱼在这个时候开始慢慢活跃,这是有广义上的是季节,比如每年3、4月份 鱼开始初见活跃。一个冬天没有补充能量,这个时候开始摄食,比较活跃...

    2022年11月25日
    018
  • 钓鱼必看,影响鱼获的5个关键因素

    钓鱼很多时候虽然只是一个娱乐活动,但是很多钓友对于鱼获还是非常耿耿于怀的,毕竟拿着一大桶鱼回家还能讨到老婆的欢心。可是钓鱼也会受到很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种种因素的限制更是激...

    2022年11月24日
    019
  • 白条鱼的生活习性和垂钓技巧

    白条鱼学名鳘条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群居性,主要活动于水体上层,寒冷季节短时迁居深水。在幼鱼时期,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长大后,主要以水生昆虫、硅藻、植物碎屑等为食,最喜追逐掠...

    2022年11月24日
    022
  • 如何防止子线缠绕

    我们在钓鱼时如果用的子线比较长,经常就会出现在抛竿、提竿时缠线的情况,我也遇到过,主要是在提竿时缠线。子线很细,一旦缠线会很麻烦,想要解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同时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

    2022年11月24日
    018
  • 有鱼无口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方法

    在垂钓中,都会遇到窝中有鱼,但就是很少有口甚至无口的现象,窝中鱼星明显、浮漂语言清晰,可就饵率和上钩率却极低,常常让人感到一头雾水,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有鱼无口的现象发生,又怎样从容...

    2022年11月24日
    025